看家庭8點黨,這集談論了關於社會案件的行為人特質,剖析為何他們會出現偏差行為。
 
聽完真覺得孩子有被疼愛、尊重過,才會去疼愛、尊重他人。從自己、家庭做起,讓孩子跟我們不感到孤單,進而減少社會上的邊緣人。
 
摘要:
1.孩子的生理、心理、情緒需求都需要被滿足。
 
情緒是開心、難過有人可以分享。來賓舉例:孩子拿獎回家,父母說:“這有什麼了不起?”孩子難過時,父母說:“這有什麼好難過的?我比你更慘。”久了,孩子易自我封閉。
 
親密關係的失調是關鍵。父母不是絕對的影響者。成長過程中,只要有重要他人能支持,填補情緒的破洞,孩子就會轉向了。
 
2.很愛孩子,但愛還需要有真理。
愛應包含真理、教導、是非對錯,不僅是物質上的給予,也不是父母以自身的狀況來決定愛的樣貌,像是自己狀況好時就順著孩子。
 
3.父母需要學習如何當父母。
醫師表示:我是為你好,會壓死一堆人。過度溺愛、保護,會產生小王子,小公主。孩子的原我就容易無限擴大,易為所欲為。
 
4.愛的質比量更重要。
愛不是只有給予,也需要讓孩子知道感恩。讓孩子知道大我,身旁還有其他的人,能關心身旁的人。還有關懷環境,不只有愛自己。
 
5.父母的身教影響孩子對環境是否良善。
個性是天生的,品格是後天培養的。
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只關心自己在乎的事,從景仰父母中幻滅。
我不好,他人也不好,容易讓孩子走歪。
父母懂得紓壓(說唱做寫),示範給孩子看。把話說出來溝通,唱唱歌,做運動333,練習腹式呼吸,睡前寫感恩日記、心情日記、快樂日記。
 
6.物質與“專業”取代不了父母的愛。
現在父母找了許多代理人,3C、安親班、保母等,這些取代不了父母的愛與榜樣。
 
7.父母教養意見一致很重要。
不一致,孩子會鑽漏洞。父母失和也會造成孩子的傷害。
把困難的問題留給夫妻自己。
有不一致時,找孩子不在的時候討論。
 
8.營造有安全感的陪伴,無障礙的溝通。
信任、安全、安心,自在的氛圍。
陪伴不是監督,減少“應該”與“必須”。
 
9.安排關懷的精心時刻。
像是晚餐時間、家庭儀式。
父母陪伴要“五到”:眼到、口到、耳到、手到和心到。
 
尊重孩子的想法意見。
父母最大的祝福就是孩子願意跟自己說實話。
不以孩子對你說的實話作為未來處罰他的理由。
讓孩子感覺被接納、看重、疼愛,有歸屬感。
 
10.真自由是在界線裡面。
失能家庭是在兩極端,極度嚴厲與極度放任、忽視。
愛裡沒有懼怕,讓孩子不會怕你,怕跟你講話。
 
影片來源:
https://youtu.be/9Dvfd3hwstk?si=53sVEbkpk7nCPOWNㄈ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捲毛姐 的頭像
    捲毛姐

    記錄我思我想的部落格

    捲毛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